一、計畫名稱 |
2.1.13再生水工程推動計畫(營建署) |
二、計畫期程 |
107-112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13億元(特別預算) |
四、計畫重點 |
一、臺中福田廠再生水供應彰濱工業區管線工程(經濟部工業局主辦)。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本計畫共編列35億元特別預算,其中13億元由內政部執行,以供應工業用水為主要目的,計畫完成後不僅可充分利用再生水資源,提高整體供水穩定度,支持產業及區域持續發展,增加投資誘因,進而帶動再生水系統建設及營運等周邊關聯產業,建立國內永續再生水產業。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 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一、完成後增供3萬噸/日再生水予產業使用,提高整體供水穩定度。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與「污水下水道第五期建設計畫」(再生水)差異: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 年 月 日預計或已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雨水下水道建設(營建署) |
二、計畫期程 |
106-113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240億元(特別預算) |
四、計畫重點 |
都會區過去主要以興建雨水下水道,將都市雨水逕流迅速排入區域排水系統或河川,為因應氣候異常及全球環保永續趨勢,將以都市總合治水新思維,融合水量及水質一體改善之觀念,除推動雨水下水道並輔導地方建設都會型滯洪公園及低衝擊開發等建設外,並得兼具水質改善與景觀營造、建置備援系統及擴大補助範圍等事宜,以提升我國整體水環境。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本計畫編列240億元特別預算,用於人口密集都會區之下水道建設、滯洪池設置及抽水站等相關設施更新改善事宜,以改善都市排水,提升人民生活環境品質。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 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一、至109年預計增加雨水下水道建設長度60公里,提升都市滯洪量25萬噸,增加都市保護面積65平方公里。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與「流域綜合治理計畫-雨水下水道」差異: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 年 月 日預計或已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污水處理(營建署) |
二、計畫期程 |
106-113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41.75億元(特別預算) |
四、計畫重點 |
配合經濟部選定亮點示範河川,辦理水岸兩側景觀綠美化,並結合教育部休閒運動環境營造資源,藉由部會合作分工,共同打造水岸風貌,建構優質生活環境。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過去年度主要以治水措施,降低水患潛勢,卻忽略水與人之距離。為改善水岸親水環境,有必要透過跨部會資源整合,結合周遭公園、道路、運動、文化場館等,作系統性串連,提供更親善與舒適的休閒環境。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 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透過部會資源整合,共同推動重要水岸的環境營造、水質改善,配合整體都市景觀營造,打造美質水岸環境,構築優質親水空間。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本計畫規劃配合縣市提報亮點,集中資源辦理包含污水設施、下水道改善及城鄉風貌營造等工作,編列由本部執行經費共41.75億元。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 年 月 日預計或已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污水系統建置(營建署) |
二、計畫期程 |
106-110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7.93億元(特別預算7.45億、地方預算0.48億) |
四、計畫重點 |
臺南沙崙綠能科學城為國家重大計畫,因區內目前無污水處理廠可處理污水,若單獨設置污水處理廠,尚須辦理用地徵收且其興建時程約需5年,難以配合科學城營運時程,故建置污水系統,與鄰近公共污水下水道結合後,將特定區內污水輸送至既有之仁德水資中心處理,創造雙贏局面。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完善沙崙綠能科學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解決區內生活污水排放問題,大幅縮短辦理時程。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 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完善高鐵臺南站特定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將區內污水經由管線收集至仁德水資中心,解決區內污水排放污染問題,讓綠能科學城擁有潔淨親水空間環境。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無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 年 月 日預計或已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內政部資料中心設置整體計畫(資訊中心) |
二、計畫期程 |
107-110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4.7億元(特別預算) |
四、計畫重點 |
一、本計畫依據行政院104年10月核定「雲端運算發展方案」(105-109年),主要為提升政府資訊價值,落實資訊資源向上集中而進行機房整併作業,規劃以本部為單位,集中建置內政綠能雲端資料中心與異地備援資料中心,以提供本部及所屬機關之資訊系統集中場所及整併資訊機房(警政署除外)。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一、資訊資源向上集中,達到資訊資源共享,降低機房維運人力及維護成本。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4.7億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整併本部資訊機房(警政署除外)及系統雲端化移轉,降低維運人力及維護成本,減輕政府財政負擔,落實資訊資源向上集中,達到資訊資源共享。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無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 年 月 日預計或已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內政部(戶役地政)之基層資訊設備汰換整體計畫(戶政司、地政司) |
二、計畫期程 |
107-109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10.262億元(特別預算,戶政司4.497億、地政司5.765億) |
四、計畫重點 |
一、辦理地方政府工作站及周邊設備更新,提升戶役政資訊系統及地政整合系統地籍資料庫關鍵基礎設施。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目前戶政及地政資訊系統採分散式架構,雖可降低全面受駭風險,但防護端點及總成本甚高,有調整架構之必要性,並強化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各戶、地政事務所之資安管理及資安健檢,充分掌握系統末端之資安情況,以確保為民服務品質。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 億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透過統一資安縱深防禦機制,建構完整基層機關資安防護及區域聯防,完備戶政及地政資安基礎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創新服務。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無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 年 月 日預計或已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保障新住民寬頻上網計畫(移民署) |
二、計畫期程 |
106-109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1.014億元(特別預算) |
四、計畫重點 |
一、提供700臺平板電腦(含4G網路)供弱勢新住民(如身心障礙、中低收入戶等)無償借用,平板電腦提供各種線上學習、雲端電子書及生活疑難協助等連結資訊,以解決新住民族群平時無設備、無網路可使用之困境;同時建立平板借用公平機制,明確限制同一借用者,於計畫期間內可借用之最長累積時間,以確保本項服務不會僅有少數特定人員受惠。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一、新住民族群具有語言、文化、人脈及地緣等之優勢,是讓臺灣走進東協、走進世界的助力,符合總統指示「新南向政策」的規劃方向。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1.014億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一、落實數位平權:提供新住民數位與寬頻取得機會,保障其數位使用權益,緩解其數位弱勢現況。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無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106年4月下旬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災害防救資訊系統整合(消防署) |
二、計畫期程 |
106-109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3.525億元(特別預算,內政部2.765億、科技部0.76億) |
四、計畫重點 |
以跨域多元數據匯流、資料策展開放共享、救災應變整合服務、智慧派遣物聯應用等四大構面,整合消防署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防應變資料,發展防救災前瞻應用與創新服務,提供即時民生防災空間及災防應變決策與輔助資訊,以提高整體防災、抗災及救災之能力,精進防救災應變能量。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為強化防救災效能,整合災前、災中及災後資訊,精進災防應變能量,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屬民生公共議題,實為重要且刻不容緩。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3.525億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建立主題式災防數位服務,提升內部決策與民眾服務能量,精進智慧勤務派遣服務,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本計畫整合消防署「災害情報站」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情資網」,將有效應用災防應變通報資料,並提供災前、災中及災後之資訊一貫性,同時建構數據匯流資料庫,災防應變整合情資,及發展防災決策圖台,以現有防災救災雲為基底,強化防災圖台輔助決策。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 年 月 日預計或已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5.2.2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營建署) |
二、計畫期程 |
106-109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212億元(特別預算) |
四、計畫重點 |
一、針對既有無用地取得之虞的重要街道進行優化改造。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針對各縣市政府道路品質提升,路面改善及養護等等相關內容,中央並無相關計畫協助,本次配合前瞻基礎建設政策,研提公共環境改善計畫以政策引導地方辦理。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 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打造更友善的新規格的道路,整合共通管(線)溝、照明、人行道、自行車道、植栽、街道景觀、天空纜線、標線標誌等項目,道路不再挖挖補補,天空不再纜線飛舞,以完善建構提升道路品質,促進路口停等與穿越安全,保障無障礙與年長者通行空間,打造臺灣高齡友善城市。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一、本計畫目的為因應未來都市發展趨勢,老年化人口與社會福利需求增加,規劃透過公共建設與友善環境規劃,重新定位社區空間服務機能,以健全基礎公共空間與無障礙設計、並同步改善街道景觀與功能。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 年 月 日預計或已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5.3城鎮之心工程計畫(營建署) |
二、計畫期程 |
106-109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85億元(特別預算) |
四、計畫重點 |
針對具發展潛力之舊市區,投入基礎公共設施更新、改善城鎮環境品質,營造城鎮新風貌,為舊市區帶來發展新機會。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臺灣早期開發的都市,多年來因產業結構轉型、都市發展重心遷移,讓城鎮逐漸失去原先所具備的競爭優勢,城鎮青年人口外流、老化、基礎服務設施破舊,已讓城鎮步入持續衰敗的惡性循環。為扭轉舊市區衰敗情勢,有必要擴大投資,透過政府主導,率先投入基礎公共設施更新、改善城鎮環境品質,營造城鎮新風貌,為舊市區帶來發展新機會。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 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一、透過整體景觀改造,將賦予舊市區再生新風貌;另整合地方自然與人文特色,導入在地創意生活及美學元素,優質化生活環境空間之改造,型塑在地特色,吸引外來遊客及青年返鄉,以達「舊城市區再現新風貌,帶動青年返鄉新風潮」。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本計畫與「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102-107年)差異: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106年3月27日已簽辦) |
一、計畫名稱 |
5.7.2公共服務據點整備-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營建署) |
二、計畫期程 |
106-110年(■新興計畫□延續性計畫) |
三、計畫經費 |
135.36億元(特別預算65.78億、公務預算60.38億、地方預算9.46億) |
四、計畫重點 |
4年內辦理744棟公有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900棟公有建築物耐震補強(含增、改、修建)及31棟公有建築物拆除重建工程。 |
五、計畫之必要性 |
臺灣地區地震頻繁,老舊公有建築物約有4成耐震能力不足應儘速補強或重建,以落實震災預防整備,確保災後功能正常運作。 |
六、計畫執行方式 |
■自辦:60.38億元 |
七、計畫預期效益 |
一、打造安全公共建築,創造優質服務品質。 |
八、備註(如前後計畫差異) |
與「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差異:
|
九、計畫核定情形 |
□研擬中( 年 月 日預計或已簽辦) |